返回

上床何忌骨肉亲:母子互动札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【上床何忌骨肉亲】(46-49)(第8/9页)
首页 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


搜索,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,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

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,即可找到我们,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://www.xncwxw.me
(前面加https,http可能无法访问),
即将改版,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"首页-分类-其他小说"

书架功能已恢复,可注册登录账号

侩气,平易待人,也善解人意地尊重聆听他人。

    第一见韵儿,是在黎东家门口的奶茶铺,那天本来只有梁静瑜一个妹纸,有黎东这个便宜钱包在手,梁静瑜便呼叫猴子猴孙一样叫来了附近的小姐妹,韵儿便在其中。

    不过一个也好一群也好,对我来说没啥区别,我向来在妹纸面前腼腆,不然也不会在初中时候有互生情愫的对象也能不了了之。这局面令我甚是煎熬,我甚至没心思打量这莺莺燕燕,虽然我平日总是志大才疏地想着趁早找个对象来尝尝那事,真有机会了又是裹步不前。

    我跟韵儿就只有最初的点头招呼,便再无交流。

    然后过了几天,黎东跟我说,这个叫韵儿的要加我qq;一个妹纸要加你qq,不言而喻,自然也是个凝重的事,黎东便尽可能地借他的手机给我用一下,看看怎么个事。

    事实上剧情就是这么俗套,虽然qq上的交流,没有上来就直抒胸臆,但调笑间,我知道她是看上我了。于是我开始回忆那天,尽可能地想起她的样子,也盯着她空间的照片打量了很久,我擦,忽然就怦然心动了。

    太狗了,本来对人家没啥兴趣的,甚至看都不看一眼,现在察觉到人家可能对我有意思,我就这么产生了回响,不管你信不信,一种暧昧的幸福的感觉就在几句qq的交流后在我身心徜徉了。

    其实也说得过去,情窦初开的年纪,只要有个长得不是很差的女孩说喜欢你,很难不陷进去,这说不上什么爱,只是这个特殊年纪的一般反应。

    通过黎东,我了解到韵儿虽然比我们大个一两岁,但早已有多段恋情经历,与社会上的黄毛相爱相杀过几场,我不是没想过,她看上我,只是突然间来了个农村的清秀少年,还是重点高中成绩好的“天之骄子”,生出点新鲜感而已。

    但又怎样,只要妹纸喜欢我,我可以没有任何择偶标准与原则,况且,我感受得到她的脾性是真挚的呈现,至少在我面前,那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总之,这爱火忽然就熊熊燃烧了,好像心有灵犀般,线上没聊几下,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线下相会了。我太饥渴了,我到今天才发现我除了生理上的血气方刚,我同样想尝尝青春期恋爱的酸臭味,我从太多青春伤感文学里面读多这玩意了,内心的种子被唤醒了。

    于是,按照常规流程,我们得有个“出游”的活动,增进彼此了解,也让暧昧化作实质推动我们的关系。

    正好梁静瑜这种平时闲不住的主喜欢到处游荡,一直想去爬我们镇里的一座山,那不是什么风景名胜,但登顶之上有独特风光;一直是本地闲散人士钟情之地,周边也有不少驴友寻迹而来,在本地论坛上少有名气。不过交通不是很方便,只能靠摩托车,还很考验驾驶技术,我也是从没去过。

    一拍即合,我们四个便约定过几天五一假期来临便去爬这座山。

    多嘴提一句的是,我没有落下学业,心底的渴望也从没湮灭;按道理这会令人浮躁不已,难以集中精力,但自娱自乐一下,不就凝心聚力了么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曾经母亲的某种可笑心思有一定效用,即注意力在外面的女孩身上,我的邪念就会压制得下来呢。

    事实上放假回家的那天,我就循规蹈矩,无比乖巧,整副心思在明天与韵儿的相处上。第二天早早起床,骑上摩托奔赴县城接佳人,第一次骑车跑单程二十公里,也是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成就,有所憧憬也就一路亢奋不已不觉疲劳;我们约定在黎东家楼下汇合;由于四个人,我和黎东一人开一辆,分别载一个。

    见到韵儿,乃至载着她奔赴目的地,整个途中,自然是情愫暗涌,好像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砸晕了一样,当然这不影响我架势。

    过程总体愉悦无比,唯一不爽的是,途中摩托死火,被梁静瑜毫不客气地狠狠嘲讽了一把,我也不在意太多;当看到韵儿对我的倾慕溢出的表现,她更是将韵儿拉到一旁,窃窃私语些什么,并毫不避忌边说边向我投来鄙夷的目光。

    不用说,肯定不是什么好话,她一定在劝诫她的好姐妹。

    然后山路九曲十八弯,如同在天堑上行走,步步惊心,在这样的道路上驾驶,对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,好在我们驾驶摩托都游刃有余,一个百斤不到的妹纸而已;平时我们拉农作物在更小的道路上都如履平地;唯一不同的是,现在旁边是悬崖峭壁,跌下去不死也半条命,需要克服的是恐惧,当进入到杂草生树的路段,就淡定了许多。

    到了摩托再也无法前进的山脚,便要下车徒步,开始真正的攀登了。严格来说,还不算真正的山脚。往前往望去,小路不是一直向上的趋势,要到达的山头,还在远处。

    从摩托加徒步,两个多小时,我们才到真正的山脚下,眼前是一片茂密丛林,从依稀可见的小路痕迹,一路陡峭向上,穿过这片树林,才到达风光开阔的山头。

    这一路艰辛,梁静瑜是叫苦不堪,后悔不已,至于我跟韵儿,本来醉翁之意不在酒,不在乎登顶与否,一路隐晦的你情我浓,消解了不少疲惫。

    但登上到最矮的一个山头,韵儿也扛不住了,这下两女觉得无再在往上了。按照网上的攻略,核心的好景还要再往上的山头,但两女如此,我跟黎东也得遗憾作罢,好歹这次也探明了路线,留待下次再探遍。

    回程,我们没有直奔县城,经过我们村口,来都来了,自然想带自己“心上人”到自己家看一看,好像这样能进一步拉近距离。

    我们一行,到达我家中是下午四点多了。当我们这小摩托开进家院子的时候,隔壁的啊婶看到了,顿时化身好事者,打量,便起身不知往那赶,那姿态就像个要通风报信的人。

    母亲不在家,应该是串门去了;两女安然坐下,尤其梁静瑜,毫不拘谨,真的当自己家一样,这心性令人佩服,当然我家这在村中都算风光的三层小洋楼,看样子并没有入她法眼,我仍旧是那个乡村土老帽而已,父母估计也是农民,总之绝非富贵人家。

    只是坐下没一会,母亲便风风火火地样子回到了家,未进门声先闻,“黎御卿同学要过来怎么不说……”,踏进门的她满脸笑容,热情洋溢,又和蔼可亲,但目光落在我们身上,不对,应该是落在两女上,便愣了一下,黎东和韵儿是礼貌的打招呼了;母亲也认识黎东。

    梁静瑜则没什么反应,一幅自便的态势。

    随后母亲又扬起笑容,寒暄几句便去厨房煮面,吩咐我招呼好自己的同学,不管怎样,客人来了,不是饭点那总得吃个粉或面,这是农村的规矩。

    但我能察觉到母亲的一丝凝重的异样,当然,基本礼数,长辈的表现,她是绝对到位的。

    趁着这个空档,我拉着韵儿走出门外,带她看看我家周围,果园啊鱼塘啊乃至养鸡鸭的小屋子;好吧,我们相识相知没多久,但我就跟对待相爱的人一样,恨不得将自己成长的地方,有各种记忆的地方连带童年趣事,一一与她分享;仿佛她知道自己更多,我内心也有了满足感。

    只是这走动中,谈笑中,看起来亲密无间,恰好被出来割一把韭菜的母亲撞见,但是她就自然地笑喊道,“回屋吧,可以吃了,那谁,你是黎御卿同学是吧,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你”。显然是对韵儿说的。

    “啊姨,叫我小韵就行”,韵儿也礼貌回应道,不怯生,保持少女的灵动。简单照面,其实正常人都能感受出,她跟梁静瑜是不一样的人。

    回去途中,韵儿还好奇地小声问我,“你妈是做什么的,看起来不像耕田的喔”,其实潜台词就是比一般农村妇女亮丽点呗。

    我就说她是个国企小职工而已,确实没有全职耕田很久了。

    我们没有将话题放在我母亲身上,毕竟,也算不上惊艳吧,这个年纪这个环境。但韵儿还是调侃了一句,“基因挺好,难怪你长的还行”。闻言我没有自恋接话,只是内心窃喜。

    母亲将粉和碗筷端出来后,给两女盛上一碗,便走开了,不妨碍我们小朋友的相处。没吃午饭,这会我们确实也饿了,便狼吞虎咽起来。

    吃饱喝足,稍微歇息,跟母亲打个招呼,我们便再度骑上摩托,送两女回县城。

    回来途中,直到晚上,除了沉浸于与韵儿的“腻歪”回忆,以及憧憬日后的更进一步,我又想起了母亲不经意表露的不自然的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我又想,韵儿不是梁静瑜,她的表现很大方得体有礼貌啊,县城长大的质素是立住了,至于梁静瑜,按照母亲这种开明宽大心态,估计也不会在意太多。

    成长路上,谁没交一些朋友呢,也不一定走到最后。

    晚饭时候,母亲罕见地没有提及今天这些“新”同学,以往,有同学来,打过照面,家长都喜欢再私下对你问东问西,没有什么目的,只是个习惯。

    但还是逃不过这次盘问,当洗完澡我也落座客厅,起初,母亲还是搀扶着下巴,一幅聚精会神的样子看电视,良久,似有淡淡叹息,她靠回沙发靠背,交错双腿,翘起还看的弧度,居家中裤让小腿尽露,折射一抹莹白,线条更加笔直,又充满女人独有的一种力量感。

    宽松的蝙蝠衫令她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俏丽,或许这个说法不对,那贤妻良母感还是显而易见的,此刻,是个“审问”的架势,好像要揭露我一些不良现象一般。

    母亲带着一股看穿一切的质疑,悠悠道,“那两女孩是你同学啊?”。

    我低头,有些不自在,“昂……”。

    害,骗鬼呢,抽烟纹身染头美甲,但我是个好女孩?现在的中学我不清楚,但那个年代,连头发都要抓到教导主任亲自上阵给你理发的程度,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个性表达存在呢。这话,没几个正常人能信的。梁静瑜虎口的纹身、两女的染发……更糟糕的是,梁静瑜那言行举止,就差在额头上写上“我是飞女(类似于社会不良女性的意思把)”;纵然韵儿明面上没有纹身,言行举止也很有素质,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母亲将其沦为一体也是正常。

    我知道,母亲大概率会接受不了,不管到哪个程度。虽然我家不算封建礼教的家庭,我本人也对这些过于个性的外在没什么偏见。至少在那个年代,大部分家长,不仅不容许自己的孩子沾染这些,也会不放心自己孩子与这样的人来往。

    特定时代思潮下,无可厚非的偏见,加上,我们身边,从小到大,都没有这样的存在。最关键的是,拥有这些外在特征,意味着不是正常求学阶段,而我是走在很规矩的学业道路上,如今不是同路人的两者有了交集,家长哪能不担忧。

    我心知不能睁眼说瞎话了,慢吞吞道,“朋友……黎东的朋友……最近我们走得比较近也就认识了……没什么的……”。

    母亲眯起眼,但目光依旧锐利,“不读书了吧”。貌似不读书,是这个年龄段最大的“污点”。

    我回道,“职中的……”。母亲一听,脸色都变了,但稍纵即逝。

    然后我“多此一举”地解释道,“她们人挺好的……”。

    母亲不置可否地轻点头,但看得出不是认可的感觉。然后,将微妙的情绪收敛,严肃地看着我,说道“你都上高中了,我不应该干涉你交朋友”,随后话锋一转,“妈也不是无缘无故地有偏见。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,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,走上了与我们期望不同的道路。我担心的是,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到你。你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,学业、未来的方向都至关重要。”

    然后她目光变得柔和,很认真地问道,“你明白吗”。

    我点点头,思索着不带抗争的回应,想到些东西,我开口道,“我知道的……放心吧妈,我不会做些不符合现在这个阶段学生身份的事”。

    “你看……我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好。不受什么影响。”

    想到我的成绩,母亲不安的情绪缓和许多,但随之又想起什么,皱起眉头,“但我发现,其中一个女孩跟你好像……挺亲密?”。

    母亲又开始凝重起来,“你确定不受影响?真的只是普通来往?”。我忽然意识到,或许这才是母亲担忧的核心。

    我无语道,“我成绩都没落后,还能影响什么啊”。

    母亲换了换双腿交错的位置,手指随意一点,冷哼一声,“你经常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分寸……”,摇了摇头,“我有时候真不相信……成绩是好了,不担保你没其他偏差”。

    我发现,母亲似乎话里有话,意有他指。

    我与母亲的谈话,经常是不挑明。也许是因为我们发生过的不正常行为,也许是因为我的一些念头对母子关系的冲击,导致没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