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在三国当混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【我在三国当混蛋】(501-520)(第7/10页)

首页 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


搜索,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,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

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,即可找到我们,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://www.xncwxw3.com
(前面加https,http可能无法访问),
即将改版,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"首页-分类-其他小说"

书架功能已恢复,可注册登录账号

情,绝大部分也发生在九市之中。

    只是,道理人人都知道,可真要执行起来,哪里有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一个简单的例子,陆明在某市中发现一个贵族强买强卖,于是上去制止,然后发现对方竟然是董家的子嗣,这要怎么处理?

    不处理肯定是不行的,有损自己的威严,而要是处理了,又会被人说自己刻薄寡恩,麻烦的很。

    只是陆明不像其他人,在乎脸面和名声。

    名声关乎于他人投降,和能人投靠的可能性和几率。

    随着远离市中心,繁华开始消退,路上开始出现衣衫褴褛,拉着牛车甚至推着独轮车的各色劳工。

    看到这些人后,有经验的就知道距离九市不远了。

    汉承秦制,不止律法大都都是在秦法的基础上修订的,就连城市布局与管理,也跟秦代没有太大差异。

    九市西六东三,西市看上去数量多,但其实影响力一点都不高,平时人流量也有限。

    就连朝廷处决犯人,也是在东市进行,从不去西市,因为西市的人流量太少了。

    第514章 招揽张汤

    只有实际到达,才能感受人间疾苦和世间真实。

    钱,每个人都要钱。

    皇子需要钱,太子需要钱,贵族需要钱,世家也需要钱,皇帝更需要钱!

    组建军队要钱,柴米油盐酱醋茶,那样不要钱?

    所以维持市集稳定,产生稳定的税收,加上皇商开道,赚取利润才是长久之计。

    而且,苦哈哈赚的也差不多是血汗钱,搞不好,在哪里做买卖的都是些苦哈哈。

    从苦哈哈身上就算敲髓吸骨,那也弄不出多少钱来。

    出来做事,就要招人,招人就要支付俸禄,逢年过节还得给个红包,下面的人把事情办好了,更是要打赏。

    没有钱,就算吹的再怎么天花乱坠,也不可能有人跟。

    这就是现实!

    这年月,稍微招个识字的书生,做文书一类的杂务,每年少说也得支付人家两千钱的俸禄和五六十石粟米,还要给布料,逢年过节发块肉,这就一年起码要给他列一万钱左右的预算。

    湍急的人流中一个穿着青衣,腰佩短刀的年轻吏员漫步在灞桥的桥上,巡视着治安。

    周围路过他身边的人纷纷对其侧目,甚至连不远处柳树下正在歇息的几个游侠,见到他也立刻远遁而去。

    直到他走后,游侠们才出来议论着,“那就是鸿固原的张汤吧!”

    “对!就是此人!”

    “听说他可了不得啊,十四五岁就已经将汉律背的滚瓜烂熟,我听说前些日子直市的王大仗着自己舅父是少府的管事,来着灞桥收钱,结果落到他的手里,不问因由就抓进了廷尉大牢,现在都没出来呢!”

    “还好我等跑的快,要是落到他手里,那还不得?”有人后怕着说。

    这些游侠不怕一般官差,因为一般人都讲情面。

    但就怕这种古板的执行着汉律的官差,因为那没有情面可讲,落到他们手里,不死也要脱层皮!

    而这张汤幼年时就已经很有名了。

    长安的底层官吏至今仍在流传着当年张汤幼年时审问老鼠,并按照律法将那些老鼠处以杰刑的故事。

    看着张汤的背影,一个地痞吐了口吐沫,恶狠狠的道,“活该,像这种人,如此固执,怎么能得到上官的赏识?”

    他话音未落,一骑缇骑策马而来,穿着亲军甲胄的卫士,立在马上,环顾四周,问道,“鸿固原张汤何在?凉州牧陆明有请!”

    那地痞目瞪口呆,差点咬掉了自己的舌头。

    “这怎么可能?”

    张汤听到呼声,一时也有些不敢确信,直到那骑士再喊了一遍,“鸿固原张汤何在?”

    他这才挤开人群,走出来拱手道,“小人就是张汤!”

    那骑士下了马,看了看张汤,大礼拜道,“张公,我太守贾诩之命,请您过去。”说着他还拿出了一张帛书,帛书上盖着太守府的官印,让其确认真伪。

    张汤怔怔的接过公文,只看到上面写着,令内史府吏汤听州府大人做事。

    张汤感到无数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,他的脑袋里一阵翻滚,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。

    在州牧府,这是陆明办公用的地方,跟太守府是错开的。

    平时用的不多,很多时候都是闲置,虽然有小吏、主簿在,他却很少来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甩手掌柜,奉行的是能懒则懒的原则。

    只有开头的一段时间能够看到陆明辛勤办公,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是继续的辛勤劳作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个劳作从公务变成了女人而已,在女人身上辛勤劳作,日理万鸡!

    陆明坐在主位上,面前站着张汤。张汤的模样很清秀,看年纪也不比陆明大多少,嘴唇上甚至还没留起胡须。

    “你就是那个审判老鼠的张汤?”陆明不动声色的问道,尽量不让张汤察觉到他的情绪。

    “回禀大人,那只是小人年幼无知时的莽撞之举?”张汤毕恭毕敬地答道,心里却是紧张的要命,实在是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封疆大吏。

    这已经是最尊贵的身份了,哪怕是所谓的九卿和三公,其实都没有州牧的权力大。

    州牧可以掌管财务、军事、政务、人事等等,大大小小,事无巨细,只要发生在管辖范围,就可以被管辖。

    “听说你精通汉律善用刑法能明辨是非?”陆明再问,古代招揽人才就是如此,只是,不管怎样,这必要的考核与对答都是要的。

    张汤自小就是在官宦人家里长大的,他的父亲生前甚至做到了长安丞的位置上,因此耳闻目濡之下,对于这些上层的套路,倒也是熟悉的,他低头按照着过去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知识,叩首道,“小人不敢当大人夸赞,不过,小人家中世代都是韩非门人,故略通律令,伏请大人明察!”

    “我问你,按律顷入刍藁几何?”陆明冷不丁的问出了一个冷僻的问题,早年他虽然历经磨难,但是也给了他宝贵的历练时间和空间,没有系统,他按部就班的也会去举孝廉,要么当一方县令,要么就是当一个富家翁,争霸天下这种事情,有雄心壮志是没用的,屁民一个没有人才资源,才不会真的可以凭借一腔热血就可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。

    汉代的律法特别是民法,在本质上继承的是秦法的基础。

    但又稍有不同,在引入了黄老派的思想之后,汉律相比秦法,变得温和了一些,在许多问题上留下了更大的回旋余地。

    譬如说秦法规定,所有地区郡县的税赋与刑罚都一视同仁。

    但汉律却进行了变通,使得法律从法治变成了人治,不再那么刻板。

    在后世那个互联网时代时,陆明曾经也一厢情愿的以为律法还是法治比较好,因此是个秦粉。

    但是有了前世的经历后,陆明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还真的是只能人治。

    像秦朝那么玩,就算不出赵高,迟早也会把自己玩脱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你跟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讲法律,那不是对牛弹琴吗?

    所以陈胜吴广起义,也就可以预见了。

    陆明问张汤的这个问题,算是比较生僻的问题了,这是户律里的条文,一般来说,只有县令郡守一类的亲民官才会去了解。

    而且,这个问题里有个小小的陷阱。

    陆明倒不是要为难张汤,因为他清楚张汤的才干有多强,他的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张汤。

    那个著名的张汤审老鼠的故事。

    可是跟司马光砸缸一样的神童标志。

    陆明问这个问题,只是想告诉张汤,他也是懂律法的,不是那种不知所谓的公子哥,更不是不知忧的米虫。

    所以,有些小聪明以后最好别在他面前玩弄。

    第515章 酷吏张汤

    “按律顷入刍三石藁两石,然上郡、代郡,地恶,顷入刍两石,藁两石!”张汤到底还是太年轻了,没有想那么多,只是老老实实地答道,“按律,若不如令,罚金四两,又,若刍藁不当,可交钱抵赋,刍一石十五钱,藁一石五钱!”

    所谓的刍藁其实就是干草跟秸秆在汉代的名城。

    刍藁税是汉代财赋收入的战略性资源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被征收的刍藁最终是要被拿来当战马的饲料的。

    在秦代,刻板的法家官僚只要干草跟秸秆,交不上来就严刑酷法逼催。

    而汉律虽然继承了秦律,但进行了变通。

    干旱或者水灾,交不齐刍藁或者干脆不愿意那么麻烦的去割干草,那好,官府很通情达理的,交钱就可以抵税,而且是明码标价!

    怎么样,是不是很熟悉?

    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原始版本?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法律,秦代二世而亡,汉代天子不过是添加了些东西,却最终能统治中国五百年之久的原因。

    本质上来说,汉代特别是汉初律法不过是有汉室特色的秦法?

    “嗯!”陆明点点头,走下来扶起张汤,“我早闻公之大名,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!”

    本来就只是走个过场,做个样子给别人看,免得别人说他陆明不懂规矩胡乱用人而已,所以,也不必真的搞的跟策问一样,问什么天下之事。

    当然,演戏嘛,自然要做全套。

    三国演义里不是说了嘛,所谓收买人心,不过解衣衣之,推食食之,总的来说,就是要让人感觉到你是渴望人才的明主,跟了你绝对大大的有前(钱)途。

    于是陆明拉着张汤的手,问道,“公可愿屈尊为我效劳?”

    说着就不等张汤开口,径直拿出一份令符,交给他道,“如今狄道九市最难管理,卿可愿为我披荆斩棘?”

    张汤接过陆明递来的官符一看,心里吃惊不已。

    “大人厚爱,汤敢不效犬马之劳?”张汤说着就拜下来道,“承蒙大人厚爱,汤必不负厚望!”

    陆明给他的令符虽然只是一个区区的百石官员身份,还是管理市籍的市令,但,有了这个身份,就等于宣布他张汤从胥吏身份晋身为官员了,这其中地位的差别,不夸张的说,是一个地下,一个天上。

    对于张汤这个年纪与身份的人来说,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。

    张汤只感觉自己算是碰上了传说中的得遇明主,从此能一展抱负了,心情自然激动万分!

    看着张汤的身份成为追随者,陆明也就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尽管三大家族里,两大家已经消亡,还剩下一个童家。

    继续搞童家是肯定必须的,但是要怎么搞,怎么削弱权柄,这还是有学问的。

    而每一个世家贵族,不管是王公贵族,还是彻侯大臣。

    其实他们的核心利益就是在商业上面,总说士农工商,商业是最下贱的,但是商业确实是最赚钱的。

    有张汤在,至少能够把鱼龙混杂的集市给整理赶紧,配合自己的政策,把游手好闲的人给弄到作坊里工作,减少不稳定的闲散人员,治安自然就稳定了。

    要打下一座城市,其实并不难,有很多的办法都可以拿下。

    关键就在于以后的治理,如果不能把最重要的核心拿下来,那么这座城市还是会在大家族的掌控当中。

    陆明希望的是在狄道进行一波测试,然后在复刻到整个凉州。

    法家的子弟不少,可是他们都不会依附自己,只能是自己去挖掘或者培养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张汤这种法家成员就显得难能可贵了。

    这只是第一步,后续还要给他造势,然后升任起来,做一面旗帜。

    依附世家大族的不少,但是郁郁不得志的更多,能够争取一点是一点。

    人才毕竟还是太少了,否则他也不需要有顶尖的谋士,却用来处理公务。

    “我再给卿五百金,其中两百金,卿自用来安顿家小,购置宅院,剩余三百金,卿拿去招募人手,整顿槐市上下!”刘德拍拍手,就有两个下人抬着一个箱子出来,刘德把箱子打开,里面是金灿灿的一片。

    哪怕是系统送的追随者,陆明也相信,这是有血有肉的人,连包拯的来历和小时候事迹都可以查明,那就表明张汤也一样,多多少少会有朋友,这些人一来拉拢过来,不就是初步的人才吗?

    没有钱,张汤去了槐市,肯定是打不开局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